链上玩家类型分析:空投、DeFi、交易,哪种最适合你?

链上使用者大体可以分为三类:空投玩家、DeFi 玩家、交易玩家。本文源自 岳小鱼 所著文章,由 Foresight News 转载。
(前情提要:价值投资大师霍华马克斯最新备忘录《无人知晓》:别信专家了,没人能预测金融末日何时来临 )

链上使用者大体可以分为三类:空投玩家、DeFi 玩家、交易玩家。

撸空投玩家:这类玩家专注于参与 Web3 专案的空投活动,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取代币奖励。他们的目标通常是短期获利,常被称为「撸毛党」。

DeFi 玩家:这类使用者热衷于 DeFi,通过提供流动性、质押、借贷、套利等方式赚取收益,追求更稳定的长期回报。

交易玩家:其实这里特指 meme 币玩家,以投机为主,期待抓住金狗从而暴富。

这三类使用者群体有非常显著的特征,我用雷达图的方式进行综合对比,大家可以看下自己到底属于哪类玩家,以及到底想要成为哪类玩家。

整体分为 5 个对比的维度:技术能力、风险偏好、时间投入、社群参与度和收益期望。

评分范围为 1-5(1 最低,5 最高)。

链上玩家类型分析:空投、DeFi、交易,哪种最适合你?

先上结论:

空投玩家:雷达图呈现一个偏向「时间投入」的形状,技术能力和社群参与度中等,风险偏好和收益期望较低,形成一个相对均衡但偏内侧的五边形。

DeFi 玩家:雷达图突出「技术能力」和「风险偏好」,收益期望较高,但社群参与度和时间投入较低,形成一个向外扩展套件但底部收窄的图形。

meme 币交易玩家:雷达图强烈偏向「风险偏好」、「收益期望」、「社群参与度」,技术能力较低,形成一个整体向外的图形。

可以考虑和你的行为偏好结合一下:

  • 如果你是一个时间充沛、没有什么本金且风险偏好较低的人,那么就适合成为空投玩家;
  •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驱动、喜欢研究且有一定资金体量的人,那么就可以成为 DeFi 玩家;
  •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投机、能承受高风险且期望交易暴富的人,那么可以考虑成为 meme 币玩家了。

以下是具体的分析:

1、撸空投玩家

  • 技术能力 (3/5): 需要掌握基础的区块链操作(如钱包使用、互动测试网),但不需要深入理解智慧合约或复杂的 DeFi 机制。
  • 风险偏好 (2/5): 风险较低,因为投入成本通常只是时间和少量 Gas 费,失败也无大损失。
  • 时间投入 (4/5): 需要大量时间研究新专案、完成任务(如 Discord 活动、测试互动),以确保不错过空投机会。
  • 社群参与度 (3/5): 活跃于 Discord、Twitter 等平台,但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非深度参与社群文化。
  • 收益期望 (3/5): 期望通过空投获得可观的回报,但因专案品质参差不齐,收益不确定性较高。

2、DeFi 玩家

  • 技术能力 (4/5): 需要理解复杂的 DeFi 协议(如 Uniswap、Aave)、资金池机制和风险管理(如无常损失)。
  • 风险偏好 (4/5): 愿意承担较高风险(如智慧合约漏洞、市场波动),但通常会通过分散投资降低损失。
  • 时间投入 (3/5): 需要定期监控市场和调整策略,但不像撸空投玩家那样需要频繁操作。
  • 社群参与度 (2/5): 更关注个人收益而非社群活动,参与度相对较低,除非涉及治理投票。
  • 收益期望 (4/5): 追求稳定且较高的年化收益率(如 10%-100%),对短期暴富兴趣不大。

3、交易玩家

  • 技术能力 (2/5): 操作简单,只需基础钱包和交易知识,无需深入技术理解。
  • 风险偏好 (5/5): 极高的风险容忍度,愿意参与「归零」概率很大的专案,追求「百倍币」梦想。
  • 时间投入 (4/5): 主要依赖市场情绪和热点,因此需要枯坐扫链,时刻关注社群动态,时间投入也很大。
  • 社群参与度 (5/5): 高度活跃于 Meme 币社群(如 Twitter、Telegram),通过炒作和传播推动价格上涨。
  • 收益期望 (5/5): 期待超高回报(如百倍甚至千倍),但成功率极低,更多是赌博心态。

总结一下

无论是哪类玩家,没有最好的,只有最适合自己的,因此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。

对于我而言,我的学习路径是:

从最开始的空投玩家,体验产品学习专案的过程中也能顺便获取收益;

到后来的 DeFi 玩家,进一步深入了解协议以及链上操作,各处挖矿赚取收益;

再到如今的链上交易玩家,追上热门叙事,在链上寻找财富密码。

我的身份和定位发生了多次转变,但是不变的是,我一直在不断学习新的东西、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,努力在跟上涨业快速发展的节奏。

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,接下来就一路向前走吧!